silverlining

《影响力》读书笔记

Posted at — 11月 8, 2020
  1. 影响力的武器
    • 固定行为模式:雌火鸡在照顾小宝宝时通过小火鸡发出的“叽叽”声来触发母爱。
    • 自动顺从反应:在要求别人帮忙时,要是能给一个理由,成功的概率会更大。
    • 大多数时候,人类行为跟机械播放的磁带没什么两样,例如:人们会认为,价格贵=东西好,并成为指导他们买东西的原则。
    • 对比原理:当两者东西有着相当的不同,那么我们认为两者的区别比实际的还大,比如我们先搬一件轻的东西,再搬一件重的东西,我们会觉得第二件东西比实际上更沉,但如果先搬的是重的那件,则不会认为有那么沉。
    • 销售中的对比原理:销售员在跟客户去看房子时,会先给他们看几套不太合意的房子,这些房子往往是价格虚高并不打算卖出去的破房子,这样在给客户去看真正的房子时,对方就会感觉“眼前一亮”。
    • 社会心理学认为,6个最基本的影响他人的原理是:一致、权威、互惠、喜好、社会认同、稀缺
  2. 互惠
    • 互惠原理:人们总是倾向于回报那些给予自己馈赠的人。想获取别人的顺从,让别人产生“亏欠感”是一个好的帮助。
    • 互惠原理适合于强加的恩惠:一个人靠着硬塞给我们一些好处,就能触发我们的亏欠感。
    • 互惠与顺从反应:我“被”说动购买了某样东西,不是因为我对它产生了任何好感,而是因为购买请求的设计方法调动出了互惠原理的力量。
    • 拒绝—后撤手法:向对方先提一个大的要求,再提一个稍小的要求,而较小的要求才是真正的目标,这样对方会把第二个要求看成对他的让步,这样根据对比原理以及互惠原理,对方就会更容易同意你的要求。
    • 先大后小在销售中的应用:商人先对顾客展示贵的款式,再去带他们看价格和质量越来越低的型号。
  3. 承诺与一致
    • 人总在一次次地欺骗自己,以便在作出选择后,坚信自己做得没错。
    • 人的一致性动机为何强大:言行不一致的人会被人看作脑筋混乱,表里不一,言行一致为生活提供了一条捷径,使人不再需要苦于思考,更容易使人避免误入歧途。
    • 登门槛效应:以小请求开始,最终让对方答应更大的请求,因为人们在作出承诺后,为了保持言行一致,会更容易答应后面的要求。
    • 防止登门槛:接受琐碎请求时务必小心谨慎,因为一旦同意了,可能会提高我们对更大分量要求的顺从度,乐意去做一些跟先前要求毫不相关的事情。
    • 要想承诺有更好的效果:它们需要是当事人积极地、公开地经过一番努力后自由选择的。
    • 周围的人认为我们什么样,对我们的自我认知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。一方面,是人们内心里有压力要把自我形象调整得与行为一致;另一方面,外部还存在一种更为鬼祟的压力,人们会按照他人对自己的感知来调整形象。
    • 承诺对个人的刺激方式:把个人承诺写到纸上,他们就会照着写的去做。
    • 为一个承诺付出的努力越多,它对承诺者的影响也就越大。
    • 当我们认为外界不存在强大的压力时,我们才会为自己的内心负起责任,这些认识对教育孩子有重要意义,靠贿赂和压力只能让孩子暂时顺从我们的愿望,要让他们在内心相信这件事情是正确的。
  4. 社会认同
    • 在判断何为正确时,我们会根据别人的意见行事,比如:明星代言效应。
    • 找出其他人都提供了相同的行为证据,在教育孩子去建立相同行为时将更为有效。
    • 多元无知效应:皇后区的凶杀案:凶手在行凶时妇女大声呼救,旁人围观却无动于衷。一般来说,在我们自己不确定、情况不明或含糊不清、意外性太大的时候,我们最有可能觉得别人的行为是正确的。在这种情况下,每个人的不确定导致了这种悲剧。一般而言,在需要紧急救助的时候,你的最佳策略就是减少不确定性,让周围人注意到你的状况,搞清楚自己的责任。
    • 自杀事件中的社会认同:每当自杀新闻出现后,短时间内往往会导致更多死亡事故发生。这些人根据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动,决定自己该怎么做。
    • 防止社会认同原理产生的负面效应:在做选择时判断客观事实和经验,而不是依赖群体的决定。
  5. 喜好
    • 光环效应:一个人的一个正面特征就能主导其他人看待此人的眼光。我们会自动给长得好看的人添加一些正面特点,比如有才华、善良、诚实和聪明等。
    • 相似性原理:我们喜好与自己相似的人,不管相似之处是在观点、个性、背景还是生活方式上。
    • 糟糕的消息会让报信人也染上不祥。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讨厌带来坏消息的人,哪怕报信人跟坏消息一点关系也没有。
    • 人们深明关联原理的奥妙,并努力把自己跟积极的事情联系起来,跟消极的事情保持距离——哪怕他们并非事情的起因。
    • 体育运动与粉丝之间的关系:我们观看比赛,并不是为了它固有的表现形式或艺术意义,我们是把自我投入了进去。
  6. 权威
    • 米尔格拉姆实验:测试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在履行职责的时候,会愿意向完全无辜的其他人施加多大的痛苦?
    • 人们习惯于服从权威,哪怕实际上的“权威”并不正确。一旦我们意识到服从权威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有好处的,就很容易不假思索地服从。
    • 头衔比当事人的本质更能影响他人的行为,头衔除了能让陌生人表现更恭顺,还能让有头衔的那个人在旁人眼里显得更高大。
    • 如何拒绝:关注权威的资格,以及这些资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题相关,思考“这个权威是真正的专家吗?”,“这个专家说的是真话吗?”。
  7. 稀缺
    • 对失去某种东西的恐惧,似乎要比对获得同一物品的渴望,更能激发人们的行动力。
    • 基于稀缺性原理,我们倾向于根据获得一样东西的难易程度,迅速准确地判断它的质量。
    • 逆反心理:保住既得利益的愿望,是心理逆反理论的核心。只要选择自由受到限制或威胁,保护自由的需求就会使我们想要它们的愿望愈发强烈。
    • 每当有东西获取起来比从前难,我们拥有它的自由受了限制,我们就越发地想要得到它。当给予了人们某项权利和自由,之后就很难再去把它们收回,给一点又拿走,比完全不给更危险。
    • 如何拒绝:一旦在顺从环境下体验到高涨的情绪,我们就可以提醒自己:说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,必须谨慎行事。我们务必记住:稀缺的东西并不因为难以弄到手,就变得更好吃、更好听、更好看、更好用了。